Saturday, May 18, 2013

《黃翊與庫卡》一段與機器人共舞的美麗篇章

(圖片來源:DAC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夜深人靜的夜晚,耳邊正播放著自己最喜歡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腦中再次浮現去年底《黃翊與庫卡》在水源劇場的演出(因為黃翊也選用了巴哈無伴奏音樂當作作品配樂)。我自己很喜歡這個小巧的作品,卻一直沒有機會將它寫下。今晚,在巴哈無伴奏音樂的陪伴下,我決定把這個很棒的作品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偌大的舞台上矗立著一座比真人還要高大的機器手臂「庫卡」。庫卡身上帶著些許橘紅色的光澤,繁複而精巧的多關節設計,讓庫卡得以像真人一樣做出多角度的伸屈和扭轉動作。白色的聚光燈彷彿它的眼睛,隨著它身體的擺動四處張望著。編舞家兼舞者黃翊身著黑色西裝,在冷冽的白光下,以簡單流暢的肢體動作,與庫卡對話、遊戲。

黑白色調的舞台加上機器手臂,理應充滿著高科技的冰冷,然而這短短三十分鐘的作品卻是無比溫暖。是「身體的表情」賦予了機器人生命;是人與機器的巧妙互動帶給觀眾人性化的解讀。這讓我回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段Pixar影片Luxo Jr. (頑皮跳跳燈,1986。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皮克斯傳奇)。片中的小檯燈雖然不會說話,我們卻可以透過它的「肢體語言」感受到它的情緒,它的故事。在這冷調的舞台上,庫卡不再只是機器,而是機器「人」。黃翊相當成功地讓機器展現出人性,這也讓我思考著,抽離了情緒的動作該如何傳達「溫度」?很多劇場表演講究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誇大的情緒表現,然而很多時候,最有力量的,往往是那些內隱的、無從言說的情感,透過一個眼神或一些簡單的動作就深入人心。我想黃翊與庫卡所帶給我正是如此,讓我在半年後的今天還能在電腦前回憶著當晚的感受。人與機器之間的情感融解了舞台的冰冷,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暖暖的微笑。

「庫卡」是德國的工業機器人公司,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工業機器人設備。這個作品源自於編舞家黃翊「與機器人共舞,為機器人編舞」的夢想。什麼樣的機器人才有辦法「跳舞」呢?機器人有什麼可能性又有什麼限制呢?而真人舞者又該如何與機器「共舞」,而非只是與機器「互動」?這個發想很單純,執行起來卻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勇氣。在演後座談中,黃翊無私地與觀眾分享了他從研究機器人、學習操作機器人,到克服萬難與機器人作近身接觸,最後把庫卡放上舞台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有觀眾問他說,「你費了這麼多心力,會不會擔心最後還是失敗了?」他的回答讓我很感動。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功,我也不期待觀眾一定會喜歡我的作品,我只是因為真的很想做。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的時候,所有的失敗、挫折,不過是個過程而已。」談到了為機器人編舞的限制,正如人體也有人體的限制一樣,唯有了解那個限制,才有辦法在限制中創造無限的可能。

另外黃翊也談到了他這次與機器人共舞的「跨界」感想,談到他如何在事前做足了功課,如何學習庫卡的語言和操作技術以成就這次的演出。我想跨界合作不只是把兩個不同的領域放在一起就好,如果只是把不同的媒材丟上舞台,並不足以構成所謂的「跨界」,因為界線往往還是存在,舞蹈是舞蹈,科技是科技,多媒體是多媒體,大家都是舞台上的一份子,但是彼此之間卻沒有對話。我想合作的首要之務是真心希望透過相互了解而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而不是期待著把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就會自動產生火花。很高興黃翊與庫卡為舞蹈科技的跨界合作又寫下了新的一頁。

《黃翊與庫卡》Huang Yi & KUKA
  2012.11.21 (三) 7:30PM 水源劇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