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5, 2011

[Music Note] 成熟到底是不是件好事?

"成熟到底是不是件好事?"

張欽全老師在鋼琴演奏欣賞的課堂上這樣問我們。他說,「你們去想想,莫札特是一個成熟的人嗎?貝多芬是一個成熟的人嗎?」無論在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沒有人會認為他們是成熟的人,但卻也沒有人會否認他們是偉大的藝術家。

老師說,台灣其實有非常多有天份的小孩,但是為什麼長大後就漸漸消失了呢?當然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影響了學生的選擇,這是一個原因。但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許多小孩在漸漸長大之後,便喪失了那份單純的自我。

老師提到在台灣的音樂比賽裡,國中學生的表現通常都比高中學生好,為什麼?高中生課業壓力重,沒有時間練琴是一個原因,但另一方面,更成熟,更社會化的結果是,高中生開始變得很拘謹,很小心,很怕做錯,很怕別人不喜歡。在他們的音樂裡聽不出來想表達什麼。他們開始在意老師怎麼說,父母怎麼說,或是自己彈的東西評審會不會喜歡,於是他們選擇了一個最安全的做法,那就是變得跟其他人一樣。老師強調,這並不是說他們彈得不好,他們每個人技巧都很好,都沒有彈錯音,但這樣的音樂就是不吸引人。很老練,但是沒有自我,沒有靈魂。

藝術所需要的是一種單純的熱情。完美無瑕卻沒辦法感動人的音樂是沒有用的。能夠和觀眾溝通的藝術才會長久。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他說,人們去聽音樂會或是去看表演,就像是去餐廳享受一頓美味的料理,吃完之後得到一種滿足和愉悅,然後覺得”好棒,我下次還要再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我的小提琴老師也曾問過我一樣的問題,他說,「為什麼小朋友的音樂性通常都比成人要好?」因為他們很自然地用音樂在表達自己。

永遠別忘了內心深處像孩童般的理想和熱情,懷抱著這樣的心,演奏出來的音樂才會單純,才會動人。我相信在其他的領域也是如此。

[Violin Note] Show Off! 你要像一隻驕傲的孔雀!

“身為一個藝術家,在藝術的領域,他不能夠謙虛。”
“我告訴我的學生,當你上台演奏的時候,你要像一隻驕傲的孔雀!”

這是上星期張欽全老師在台大的鋼琴演奏欣賞課裡提到的。當下聽到的時候沒有太多想法,一直到前幾天上小提琴課的時候,老師不斷跟我說,”妳要show off!! 這是妳的音樂,妳要讓觀眾想要聽下去。從頭到尾每一個音都不能放棄,都要做音樂,都要表演。”

這讓我想到有一次張老師在課堂上跟我們分享了一件事。他說,他覺得國內樂團跟國外樂團有個很大的差別在於,“我們非常冷淡。”演奏出的音樂彷彿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比如說國外的樂團演奏到激昂處,幾乎大家都快從椅子上跳起來了,而我們可能還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國外的樂手把音樂中所有的情感都用身上的每個細胞表達出來,他們用全身在演奏音樂,而不是只有樂器。這不是說演奏的時候一定要搖晃身體什麼的,而是一種精神上全然的專注,全身的投入。只要對音樂懷抱著熱情,自然而然就會流露於外,絕對不可能是一種”冷淡的”事不關己。

學琴到今天,我漸漸體會到做音樂也許並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態度」。你對於音樂有多大的熱情,又有多熱切想與你的聽眾分享你在音樂中得到的感動。於是在演奏的時候,你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對於美的詮釋,會有「巧思」,會非常仔細地去思考每一個音符和音符之間的關係,並且勇敢去嘗試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我覺得做音樂需要非常高的專注力。一旦你不小心放空,觀眾馬上就發現了。我想是這樣的,身為聽眾其實很容易辨別什麼是好聽什麼是不好聽,什麼是有趣而什麼是無聊。只是演奏者自己因為太忙(曲子不夠熟練,左右手又要按弦又要運弓,分身乏術),或是太放空(曲子練熟了就任由旋律走,成為一種無意識的演奏),很容易會忽略音樂上的細節。要能夠同時兼顧技巧的完整和音樂性的表達真的很不容易,這正是我努力在學習的。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1

[Paris] 博物館中的人體藝術 -- 羅丹美術館 Musée Rodin

2010/10/09


羅丹(François-Auguste-René Rodin,1840 - 1917)是法國著名的印象派雕刻家,擅長以流動的線條刻劃出人體的美感,並生動地賦予作品中人物豐富的情感表徵,諸如慾望、痛苦、愉悅、憂懼等等,被譽為現代雕刻藝術之父。羅丹美術館建造於西元1916年,並於西元1919年開幕。當時羅丹將自己所有的作品和收藏捐贈給法國政府以換取政府所提供的住房和工作室,這裡也因而成為羅丹生前的最後一個居所。

(左:在羅丹美術館附近的地鐵站Varenne就可以看見羅丹著名的雕塑,Balzac。
 中:上午十點多,早晨的陽光灑落在寧靜的巴黎市街。2010/10/09 攝於羅丹美術館外。)

羅丹美術館不同於一般的美術館,他除了室內的展示空間之外,還有精緻的花園和廣大的戶外庭園,並且在其中展出羅丹許多大型的雕塑作品。我對於羅丹的認識應該是始於他最著名的作品「沉思者」(Le Penseur)。當天一早十點多進到羅丹美術館的庭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正是這著名的青銅雕塑作品。我覺得欣賞雕塑品其中一個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雕塑是一種立體的藝術,也因此當觀者每更換一種視角,就會產生一種不同的視覺印象,從三百六十度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欣賞也都會有不同的風格和趣味。

("Le Penseur" 沉思者, Auguste Rodin, 1903)

美術館內收藏了羅丹的各式作品。走近細觀,在男子身上,肌肉的紋理清晰可見,彷彿將瞬間的動感和力度凝滯其中,在女體上,洋溢著溫柔婉約的美,內斂卻豐沛的情感自然流露;在男女的交媾和纏綿裡,身體的曲線是如此完美地結合,如火般的愛慾躍然其上,令人深受震撼。在羅丹的作品中,我看見每一塊肌肉在呼吸,每一個螺旋型的回身(spiral),每一處細微的關節角度,甚至是皮膚的光滑細緻都如此真實地被保存下來。於是我們不難想像在那個年代,羅丹曾被人誤會是拿真人為模來做創作。

(左三:"L'Âge d'airain" 青銅時代, Auguste Rodin, 1877)


("Le Baiser" 吻, Auguste Rodin, 1888-1889)

有句話說 :「舞蹈是流動的雕塑,雕塑是靜止的舞蹈。」我覺得用來形容羅丹的作品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在學舞的過程中,我曾不只一次思考,什麼是「美」的動作?以一般舞蹈美學的觀點來看,不外乎延伸 (allonger)、脊椎的旋轉 (spiral),或如東方舞蹈裡頭講究的背部和腰部的線條等等。在西方古典芭蕾的訓練裡頭,手的姿勢、腳的位置、頭的傾斜角度等都有明確的規範,於是對古典芭蕾來說,這些就是美的構成。那對於一般的人體動作呢?如果說「美」是可以被諸多元素所拆解和分析,那麼身為一個雕刻家,該要有多麼敏銳的觀察力,才有辦法將這些如此動態的美感透過堅硬的材質傳達出來。在羅丹的作品中,彷彿每一條身體曲線都是經過縝密計算,是那麼地恰到好處,卻又那麼地自然,彷彿多一點、少一些,都會破壞那渾然天成的美。


(左上:"La Cathédrale" 大教堂, Auguste Rodin, 1908)

羅丹美術館的庭園除了有修剪整齊的草木和水池之外,也有在都市裡難得見到的「森林」。近午的日光從樹葉的縫隙中灑落,在地上形成一道道的光影,真的很美。在庭園中也可見到許多羅丹著名的雕塑,除了前述的「沉思者」之外,還有以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所寫的<神曲----地獄篇>為靈感所創作出的「地獄之門」(La Porte de l'Enfer),刻劃了186個痛苦的人們。「沉思者」正是那個坐在地獄之門最上頭觀看眾生苦難的那個人。另外也有「加萊義民」(Les Bourgeois de Calais)、「三個影子」(Les Trois Ombres)等作品。在美麗的庭園和森林裡邊散步邊欣賞這些作品,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呀!

(羅丹美術館美麗的庭園和森林)


("La Porte de l'Enfer" 地獄之門, Auguste Rodin, 1880-1917)


(左:"Les Bourgeois de Calais" 加萊義民, Auguste Rodin, 1889
右:"Les Trois Ombres" 三個影子, Auguste Rodin, avant 1886)

Friday, November 11, 2011

[Paris] 塞納河巡禮


如果說香榭大道是現代巴黎繁榮的中心,那塞納河就是她文化的血脈。

好喜歡沿著塞納河畔散步。在陰雨綿綿的十月天,也在豔陽高照的秋日午後。站在橋面上扶著圍欄,古巴黎的景致一覽無遺,樓房、橋墩、磚牆......。一棟又一棟充滿了歲月痕跡的建築,見證了巴黎的歷史,河邊的書報攤彷彿是歷史的遺跡,但卻一點兒也不突兀地妝點著這條美麗的河流。流動不歇的河水,波光粼粼地映照著這片風景,甚是美麗。昔日的巴黎只能在照片中回味,今日遊人如織,車水馬龍,每天沿著塞納河走訪聖母院者絡繹不絕,河面上的遊船也總是載滿了對巴黎充滿好奇的旅人。我想像著,幾世紀以前的塞納河想必也是這樣繁忙吧?


不免俗地,我也搭了專為遊客設計的遊船 « Bateaux-mouche »,體驗從塞納河眺望巴黎市景的感覺。不得不承認,初到巴黎的一天晚上,走在河畔發現這艘滿是白色電燈泡的遊船,實在是覺得很煞風景。燈泡開得大亮很刺眼,用大量燈泡來裝飾船隻也沒什麼美感,更破壞了夜晚的寧靜優雅。但為了滿足自己搭船遊塞納河的願望,我還是堅持選了一個晴朗的傍晚遊河。很幸運地,在七十分鐘的航程裡,我看著天空漸漸從清朗染上一層晚霞的紅,我看著華燈初上的巴黎,看著巴黎鐵塔在尚未全暗的天空下發出耀眼的光芒。迎著風,站在船頭,我貪婪地希望把這所有的美麗和感動都留在心裡。



趁著離開巴黎的前一日,我再一次回到塞納河畔散步。好整以暇地坐在河畔的樹下,看著河面上來來往往的遊船,看著河畔的人們或坐或臥地享受秋日的暖陽。在塞納河邊是沒有護欄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不小心的確有可能掉到河裡去。但相對地,人們可以真的靠近水邊,看見河水拍打沿岸的石牆所激起的小小水花,看見水面上粼粼的波光令人目眩神迷。少了欄杆,多了一分自然的美感,也讓人們能真正享受這份河畔的優閒與愜意。秋日的陽光依舊有些炙熱,河面彷彿鑲上了鑽石般閃閃發亮,儘管什麼事也不做地就這樣坐著,也是如此美好。


Tuesday, November 8, 2011

蔡明亮的三齣獨角戲--只有你 <陸弈靜的點滴 我的死海>

2011.10.31 (一) 7:30PM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人生如戲戲非戲 戲如人生人非人
蔡明亮:這三部作品是在講對「生活」的感覺。
無須論及美、醜、胖、瘦的標準,或是擔心食物不安全。
想擁有、迷戀某個東西,其實往往說不出真正的道理,
這就是「人」。"

我對蔡明亮的認識,是從他的電影開始。

他擅於用影像描繪人際之間的陌生與疏離,城市中看似平凡卻又不尋常的角落,以及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態。緩慢而深刻,簡單而有力。從大銀幕回到小劇場,蔡明亮的創作基調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相對於電影,少了鏡頭的聚焦和時空場景的推移,劇場的呈現顯得更為直接。簡單的道具,簡單的燈,偌大的舞台上,一個演員的獨角戲。甚至,連台詞也不太需要了。

<陸弈靜的點滴 我的死海>是<只有你>三部戲中的其中一部作品。演員飾演的其實就是他們自己,一個普通人的生命片段。

陸弈靜嗜喝咖啡成癮,喝到不想吃飯也不想睡覺,於是身體極度虛弱而進了醫院。夜裡,她身體難受,她哭泣著跟身體說「對不起」。於是她決心戒掉咖啡,回歸健康生活。但終究,她還是離不開那黑色的液體。舞台上是一整片土黃色的沙土,一台古老的、播放著電台節目的收音機,簡單的桌子,椅子,廁所,和一張床。

看蔡明亮的戲,著實打破了我從前對於「戲」的觀賞經驗。正如同他所說,「為什麼一個演員不能在舞台上睡廿分鐘?」於是他真的就讓演員(陸弈靜)在床上動也不動地躺了十多分鐘。在看戲的過程裡,我有很多時間思索著這些空白。當拿掉了台詞,拿掉了動作,拿掉了舞台上慣常發生的一切,究竟還剩下什麼?席間,有的觀眾開始翻閱節目單,有的放鬆了伸長的頸子,稍事休息一番,有的窸窸窣窣不知在把玩些什麼,當然也有許多觀眾聚精會神地盯著舞台上的演員,想著她究竟什麼時候會開始有所動作,也許是一個翻身或者一個轉頭。對我來說,這些空白彷彿時空的停格,讓我有時間更深刻去感受演員當下的心境,那獨特的空間氛圍,甚至是那氣味。於是這些想像填補了空白,並且更深化觀者對於這部戲的參與感。這是一種很奇特的觀賞經驗。

這部戲雖然是從演員本身的經驗出發,卻連結到許多也許是人人都曾有過的生活體會。那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夜晚,那身體上惱人的疼痛,那想戒卻戒不掉的壞毛病,那似曾相識卻永遠想不起來的畫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的獨特,卻也那麼的平凡,在每日每日不斷重複的生活中,尋找一個自己的位置和經驗世界的方式。對陸弈靜來說,也許就是那最沒辦法割捨的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