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9, 2012

傅聰鋼琴獨奏會 Fou Ts'ong Piano Recital

(圖片來源:兩廳院)

2012.04.28 (六) 7:30PM 國家音樂廳

對於傅聰這位鋼琴家的認識,除了透過他的音樂,也來自於他父親所寫的「傅雷家書」(由傅敏 編)。這本書不僅詳實地記錄了一位父親對於留學海外的兒子深深的關愛和期許,也對少年傅聰的音樂之路有著很多的提醒。透過這本書讓我們可以一窺傅聰少時的人生經歷以及習琴路上的點點滴滴,深具啟發。(對於「傅雷家書」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傅雷家書》書摘)

今晚的曲目相當豐富,囊括了巴洛克時期史卡拉第的六首鋼琴奏鳴曲、古典時期貝多芬的第十五號鋼琴奏鳴曲「田園」,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舒伯特的作品,以及印象派德布西的「英雄搖籃曲」。完整展現一位鋼琴家對於不同時期樂曲的詮釋能力。今年適逢德布西一百五十週年誕辰,所以傅聰也特別在這套已巡迴一段時間的曲目中加上了德布西的曲子。

這是我第一次聽傅聰的現場音樂會。傅聰於1934年生於上海,今年已經高齡七十八歲,仍活躍於世界的舞台上。看著他穿著一襲深黑色絨布上衣,緩緩步上舞台,靜靜坐定在鋼琴前,輕輕地舉起手,彈下第一個音,光是這個景象就讓我深受感動。他曾在一次的訪談中笑著說道:「我是鋼琴的奴隸,更確切的說是音樂的傳教士,人生的大半輩子消磨在琴上,太辛苦了!但我還沒有退休的計劃。」我想就是這份熱情以及對於偉大音樂無窮盡的追尋,才造就了這位偉大的鋼琴家。

傅聰的音樂有著非常細緻而豐富的音色變化,巧妙的變速(rubato),獨到的樂句處理,都讓每一首樂曲充滿了生命力,彷彿有血有肉一般地呼吸著,時而輕聲談笑,時而嘆息傷感。傅聰彈琴不像多數年輕鋼琴家那樣霸氣十足,指力驚人,卻有著更為動人的深度與內涵。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辦到的,竟然可以在鋼琴上彈出如此多變的音色!感覺上每個音都有不同的重量,甚至一個音彈下去還能夠繼續膨脹、長大。速度上微妙的變化就如同呼吸一般自然,不疾不徐。但這並不代表沒有高潮迭起,沒有屏氣凝神,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化在音樂裡了。

我特別喜歡他今晚彈奏的史卡拉第和舒伯特。史卡拉第與巴哈、韓德爾同屬巴洛克時期的重要作曲家。他的知名度或許沒有像巴哈和韓德爾那麼高,卻留下了數以百計的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透過近代鋼琴家的演奏而逐漸為人所知。傅聰的觸鍵輕靈而不沉重,他的音樂就像流水,就像風,輕輕地拂過,不著痕跡地。

另外我也相當喜歡他對於「弱」(p, piano)在音樂中的處理。「弱」的概念並不像「強」(f, forte)那樣直接而引人注目,卻能夠更為細緻而扣人心弦地表達一位演奏家對於音樂的體會。我想我更佩服的是他音樂中豐富的內涵以及對於每顆音符、每個樂句精準而細心的掌握。我不太能形容什麼是音樂的「內涵」,但是在當下,你可以感受到每一個小小的音符都引領著你進入一個廣大的世界,每一段旋律都不僅僅只是音符的組成,而是有溫度,有厚度的。

演出最後,幾乎全場觀眾都起立鼓掌。
在傅聰的音樂中,我聽見了一位鋼琴家豐富的生命歷練以及豐沛的生命力。深深令人感動。

Thursday, April 26, 2012

關於完美這件事


完美是理想的典型,但真正有趣的,其實是在那個實踐的過程中所經驗到的點點滴滴的不完美。那些不完美以各種樣貌出現,帶給人們不同的刺激,不同的驚奇,與不同的活力。

前一陣子剛好跟朋友聊到關於完美這件事, 或許因為自己本身也有些完美主義傾向吧?所以一直以來也是不斷在思考和面對「完美」所帶來的種種課題,說是壓力也好,或是動力也好。不過就如同我對朋友說的,我的確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對於自己的批判和省思也總是很強,不過這些東西的另一面其實就是如何誠實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和不夠好,如何有耐心地等待自己慢慢成長。」這是任何一個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所必然要面對的功課。

我覺得,完美是理想的典型,但真正有趣的,其實是在那個實踐的過程中所經驗到的點點滴滴的不完美。那些不完美以各種樣貌出現,帶給人們不同的刺激,不同的驚奇,與不同的活力。這些是完美身上所不會擁有的,卻也是最珍貴的。

可惜有些極端的完美主義者以為只要避免失敗、避免缺口,就能企及心目中那完美的樣態,並減緩那份因為感覺不完美而產生的焦慮。他以為這就是完美。殊不知他所擁有的,其實只是存在於那完美的假象裡頭更大的殘缺。(不過對於一些完美主義者而言或許這樣真的比較快樂吧?)

我想,人生中的每一道缺口都為生命增添了厚度,也豐富了生命的底蘊。這是「不完美」的禮物。然而追求完美並不是件壞事,如同音樂家想演奏出最美好的音樂,廚師想做出最美味的料理,父母親想給孩子最完整的愛和最完善的教育。因為有著那理想的典型,也因為我們都並不完美,於是努力才有意義,人生也才有樂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