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25, 2011

Tchaikovsky Competition

第一次為了看音樂比賽而熬夜呢!
但是好棒!有好多收穫,好開心!:)

第一次有機會一口氣聽到那麼多不同版本的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3。
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去感受這些演奏給我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喜歡什麼?比較不喜歡什麼?感受到什麼?又感受不到什麼?
以及演奏者要如何在Mozart和自我對音樂的詮釋當中找到一個平衡?

老師曾告訴我,"做音樂"是有風險的。
有的時候為了做音樂,也許沒辦法兼顧技巧上的完美,
但終究,音樂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國際大賽的評審,能忠於自我地做音樂,著實需要相當的勇氣 (我覺得...)

每次我要演奏的時候,老師會跟我說,
"想像妳在開演奏會 (但不要想像妳在比賽)"
"想像妳正演奏給妳的觀眾們聽 (而不是評審)"
"評審喜不喜歡妳的表演不重要,觀眾覺得好不好聽才是重點。"
評審也許有評審的考量,但是音樂的美應該是普羅大眾所能直接感受到的。

我好像有一點懂了。

Friday, June 17, 2011

賴翠霜與舞者們 <抽屜> -- 打開記憶的盒子

<抽屜> Drawer
賴翠霜與舞者們 LAI Tsui-Shuang & Dancers
2011.6.17 (五) 7:30PM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藍光冷冽的色調,營造出某種詭異的氛圍。從一個三層櫃裡開始冒出手手腳腳,先是手臂、然後有小腿、大腿,最後是頭。活脫像是在演恐怖片一般,令人看了有些毛骨悚然!漸漸地,舞者一個個從抽屜裡頭爬出,又消失,又爬出來,讓人著實分不清究竟有多少人在"抽屜"裡。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開場,從抽屜這個意象出發,卻又不落俗套,清楚傳達了抽屜深不見底、廣納百物的概念,也間接透露了人總是像這樣來回穿梭在一個個時而具象,時而抽象的空間裡頭,這個空間,可以是種桎梏,卻也可以無限寬廣。

抽屜,裝滿了回憶。這些回憶也許甜蜜,也許是不堪回首的過往。選擇打開抽屜,就如同選擇面對過去的自己,也許不成熟,也許憂慮,也許恐懼,但我們選擇勇敢接受。那過程有點像是在探險,因為有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都已然遺忘那深藏在抽屜底下的秘密究竟是什麼了。

這次參與演出的舞者們都相當優秀,無論是身體質感的表現或是戲劇張力和演技都相當不錯!影像的使用感覺上有些多餘 (不過該場次的投影似乎有點狀況,所以我可能沒有看清楚全貌) 音樂的使用個人則覺得比較繁雜,將舞作切割成許多零碎的小片段。也許編舞者的用意在於影射一幕幕也許並不完整,但總是留下些什麼的回憶,但整體而言在結構上還是稍嫌零散,實為美中不足之處。

<抽屜>被視為賴翠霜2008年台新藝術獎首獎<囲>系列作品的第二號。可惜因無緣欣賞<囲>這部作品,所以也沒辦法將兩者放在一起看。不過單就<抽屜>這部作品,在創作手法以及媒材使用上都頗具新意,讓人很期待賴翠霜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