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Paris] 漫遊西堤島、聖路易島 (上)

2010/10/05

昨晚在巴黎的第一夜,很慶幸完全沒有時差的問題,睡得很好。由衷感謝老天爺,也感謝自己的身體。睡得好,是玩得愉快的第一步呀!

第二天在巴黎,我們來到了塞納河(la Seine),這個對我來說最具有巴黎意象的地方之一。我們搭乘地鐵十四號線到Châtelet站之後,選擇出站走到新橋(Pont Neuf)。不過一踏出地鐵站,霎時有種不知道東南西北的感覺,彷彿突然被丟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孑然獨立。好在研究過路標與地圖,加上一點自己的判斷之後,總還是走到了正確的路上。不過今天坐在家裡看地圖,有些搞不懂,為什麼當初沒有選擇直接在Châtelet轉一站地鐵到Pont Neuf呢?這樣可以省去不少麻煩。也許是因為當時對巴黎的地鐵還不夠熟稔吧?竟沒有注意到可以轉乘七號線。但也因為這樣,我看到了更多巴黎的風景。

其實,在旅途中,我不太擔心迷路的。況且地圖在手,怎麼可能有走不出的胡同呢?只是時間有限,如果已經設定了幾個目的地要前往,總還是希望少繞些路,節省些體力。不過有時候刻意讓自己迷路,或者,就是一個不小心迷路了,卻也不失為一種驚喜。

新橋 Pont Neuf

於是,我在新橋上遇見了塞納河。

新橋,雖名為「新」,卻是巴黎塞納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橋。


陰雨天,塞納河的河水呈現淡綠色,微微半透明,活潑。兩旁的樹,由於時序已入秋,漸漸抹上淡淡的紅,卻仍不失蒼翠,也許是天還不夠冷吧?河岸邊坐落著美麗而又古老的歐洲建築,我驚嘆著,這不就是一幅幅美麗的巴黎風情畫嗎?那些會出現在台灣明信片、筆記本裡頭的風景。

這個世界正以我們都沒辦法預期的速度成長、擴張。人口增加、工業發展的結果,很多地方開始興建起一棟棟的摩天大樓,開闢一間又一間的廠房,許多的老建築、古街道都難逃拆遷改建的命運。大家都喜歡新穎、潮流,卻很少人轉身重現古老的價值。然而在巴黎,在這個國際一流的大都市,我看到的卻是一種古老與現代的和平共存。走在巴黎的街道上,低頭一瞧,這些石塊往往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更別說舉目所見的一磚一瓦,每一棟樓房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巴黎很迷人的地方。她擁有全球最頂尖的時尚產業,最頂級的美食料理,卻也保有許許多多奠基於文化歷史遺產的美麗,而這些美麗並不是一座座「請勿觸碰」的藝術品,而是巴黎人生活的一部份。就像塞納河的河水,靜靜承載了一個城市的歷史,穿越古今。今天,我站在新橋上,不禁多了一分敬畏與感動。


跨過新橋,就來到了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西堤島擁有巴黎最古老的歷史,在中古時期,更是政治和宗教的中心。也因此除了有知名的司法大廈(Palais de Justice)、巴黎古監獄(Conciergerie),更留下了當今歌德式建築的頂尖之作----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以及聖禮拜堂(Sainte Chapelle)。

聖禮拜堂 Sainte Chapelle

在進入聖禮拜堂之前,排了很長的隊伍。原本以為相較於巴黎聖母院,聖禮拜堂應該比較少有遊人前往,沒想到因為安檢的緣故,竟也排隊有半個小時之久,有些出乎意料。費了好一番功夫,總算進來了。踏著幽暗的螺旋梯前往禮拜堂二樓。「哇哇哇哇哇!」我不禁叫出聲來。如果我記得沒錯,應該有五個「哇」吧!

踏出樓梯的那一瞬間,我看見整面牆的彩繪玻璃在我眼前閃耀著。用文字真的很難以形容當下的震撼。儘管從旅遊書中早已得知這座禮拜堂是以彩繪玻璃著稱,卻沒想到親眼看見竟是如此壯觀!彩繪玻璃色彩鮮豔,形狀各異,拼湊起一幅又一幅聖經的故事。窗外的光線穿透玻璃,將五彩繽紛的色調灑落於原本昏黃的空間,更是燦爛奪目。我坐在整片的彩繪玻璃前,震懾於當時的工藝技術,並由此感受到宗教在西方社會占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巴黎古監獄 Conciergerie

參觀完聖禮拜堂,走出去就是司法大廈,以及與其相連的巴黎古監獄。根據資料顯示,在法國大革命的恐怖統治時期,該監獄素有「斷頭台前廳」(antechamber to the guillotine)的名號。設在大廳的法庭,只有兩種宣判結果----宣布無罪,或是判處死刑。而判決結果往往是後者。這裡最有名的罪犯莫過於瑪利皇后(Marie-Antoinette),她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於1973年因叛國罪被送上斷頭台處死。對於瑪利皇后,只隱約記得她的奢侈和不知人間疾苦,至於她為什麼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也許有待我再研讀、溫習更多的史料了。有些感慨,十年前曾經倒背如流的西洋史,如今只剩下枝枝節節、殘破不全的印象。對於法國大革命、王權的更迭以及民主共和的歷程著實已不復記憶......。

(下圖<上>為司法大廈,<下二圖>為巴黎古監獄)



Friday, October 22, 2010

[Paris] 我在左岸咖啡館,喝咖啡


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印象,彷彿來到巴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到左岸喝咖啡。

巴黎人很喜歡喝咖啡。更明確的說,巴黎人很喜歡坐在咖啡館外頭喝咖啡、抽菸、聊天、看人。在巴黎,幾乎所有的咖啡館都會有露天咖啡坐,座椅的位置大部分面向馬路,人與人比鄰而坐,桌子與桌子也是緊緊相接。也許有些擁擠,人們卻依舊怡然自得、不亦樂乎。這是巴黎特有的風景。初到巴黎,見狀,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因為一家又一家的咖啡館,往往店內空位一堆,空氣好、氣氛佳,卻沒有人,而擁擠的露天座位則是一位難求。

在巴黎的咖啡館,很少人一本正經談公事,很少人帶著筆記型電腦忙碌地處理公文,大部分的人桌上一杯咖啡,就可以天南地北跟朋友聊上很久,要不帶著一份報紙,也可以一個人自得其樂,再不然,一根菸,一杯咖啡,就是最好的伴侶。

終於一天晚上,我來到知名的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吃晚餐,喝咖啡。花神咖啡館位於巴黎左岸第六區,Saint-Germain-des-Prés,與相隔幾步之遙的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都已有百年歷史,並且因為接待了許多法國著名知識份子而聲名遠播。像是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和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都曾在此喝咖啡,談哲理。



巴黎咖啡館的侍者清一色以男性居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白色襯衫、黑色背心的打扮,也許再加個黑色領結,非常有紳士風味。來到花神咖啡館喝咖啡,當然要學巴黎人一樣坐在露天咖啡座啦!而且要面向街道!很有趣地,坐在這裡,店門外的車水馬龍、螢光霓虹、街頭藝人,連同咖啡館內來來去去的客人、侍者,就像一幅流動的風景。我們在這裡,看人,也被看,一同構成這風景的一部份。晚上十點多,咖啡館正熱鬧!



花神咖啡館 Café de flore http://www.cafedeflore.fr/
雙叟咖啡館 Les Deux Magots http://www.lesdeuxmagots.fr/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Paris] 凱旋門 Arc de Triomphe

2010/10/04

搭乘RER A線到Charles de Gaulle Étoile站,在電扶梯從地下鑽出來的那一刻,我嚇了一跳!因為外頭的雨正硬生生打在靠外面二分之一截的電扶梯上,也就是說我們搭的電扶梯即將要駛進雨中啦!趕緊從包包中拿出雨傘來,以免剛到巴黎就成了落湯雞。

一出站,映入眼簾的是宏偉的凱旋門,回頭一望,則是赫赫有名的香榭大道。我無法形容這個場景當下帶給我的震撼。並不是說凱旋門真有多麼宏大壯觀,也不是說香榭大道是多麼美麗動人,事實上,香榭大道並不如我想像中的綠樹成蔭,悠閒、輕鬆,而是車水馬龍,繁忙、吵鬧。凱旋門矗立其上彷彿一個孤單的巨人被團團的車陣包圍而無法脫身,帶著歷史凱旋的榮光,卻仍不敵一百多年後的滿城喧囂。我的震撼單純就是------我來到巴黎,站在香榭大道上。過去在紙上、在螢幕上所閱讀的關於巴黎的點點滴滴,如今就在眼前。光是這點就值得讓我說不出話來很久很久了。




巴黎凱旋門是拿破崙(Napoléon Ier)為了紀念1805法國軍隊在奧斯特利茨戰役(La bataille d’Austerlitz)中擊敗了俄奧聯軍獲得勝利,於是在1806年宣布興建。工程歷經政權的轉換,斷斷續續於三十年後的1836年才竣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凱旋門上有四座著名的浮雕,分別為:出征(又名馬賽曲)、凱旋、反抗、和平。

Le Départ de 1792 (dit La Marseillaise), par François Rude


Le Triomphe de 1810, par Jean-Pierre Cortot


La Résistance de 1814, par Antoine Étex


La Paix de 1815, par Antoine Étex



登上長長的螺旋梯來到凱旋門頂端,傳說中放射狀的十二條馬路出現了!整整齊齊地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外開展。最著名的當然就是香榭大道,她擁有最寬的馬路,也幾乎是最多的人潮與車潮。站在凱旋門往下看,看見人行道上的人們成為一條條黑黑的小點,與莫內著名的畫作 « Boulevard des Capucines » (1873) 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上圖左為 Claude Monet « Boulevard des Capucines » (1873), 右為巴黎香榭大道, 於2010/10/04攝於凱旋門上)

站在凱旋門上俯瞰巴黎市景,心中真是有說不出的興奮。每一條馬路都各有特色,有的很寬,有的很窄,有的車最少,有的被樹群簇擁。初到巴黎的我只依稀認得遠方的巴黎鐵塔(對!我看到巴黎鐵塔了!)和聖心堂,還有就是巴黎金融區的大樓群。朋友很細心地告訴我,這邊是巴黎歌劇院,那邊是瑪德蓮教堂,再更遠那裡是塞納河。在濛濛細雨中雖然我看得不是很清楚,很多東西也是有聽沒有懂,但我還是很興奮的亂認一通。

在凱旋門拍了很多照片,但因為建築物本身真的是太高太大了,照片很難拼湊出全貌,忙了一陣之後不免有種瞎子摸象之感。我說,最美的東西只能用心去體會,用全身的感官去記憶。


[Paris] 三明治午餐 & 巴黎地鐵初探


2010/10/04

巴黎的第一餐

在旅館中安頓好行李之後已經接近中午。我們在距離飯店不遠處的麵包店Banette買了三明治當午餐,我買了煙燻鮭魚三明治(Tradi-grain Saumon),燻鮭魚切片比較厚,但還是一樣好吃,五穀麵包也很美味。哇!這是在巴黎的第一餐耶!值得紀念。到了巴黎我終於了解為什麼Subway會賣十二吋的潛艇堡了。雖然說Subway並不是法國的店,但是在台灣總覺得這麼大的潛艇堡應該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會點吧?不過在巴黎幾乎所有的三明治都是十二吋的!像台灣這樣六吋的潛艇堡大概想買也買不到呢!


巴黎地鐵初探



接著開始巴黎地鐵之旅。雖然手中有著通用票,省了買票的麻煩,但初入地鐵還是有些陌生加興奮。巴黎的地鐵有著相當古老的歷史,從1900年開始運行至今,已經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看著巴黎複雜的地鐵圖,我不禁感嘆,這樣綿密的網路要花多麼長的時間才能建造而成,而這張網路就代表著巴黎地鐵的歷史啊!看著台北捷運蓋了二十幾年的小小成果,還有目前仍在動工,不知何時能夠營運的路線,就更別說要形成一個如蜘蛛網般的複雜網絡了。

因為古老,巴黎的地鐵並沒有一個很統一的系統,進站出站有需要驗票的閘門、不需要驗票直接通行的出口,有電梯直達地面的,也有彎彎曲曲像迷宮一般的地下道。我曾異想天開地覺得,如果有人要惡作劇,故意把幾個地鐵指標拆掉的話,那巴黎人會不會在迷宮般的地下道迷路然後再也走不出來呢?有可能喔。同時也因為年代久遠,巴黎的地鐵站和車廂也不若台北捷運一般明亮整潔,而且很多的車廂門都是需要手動開啟的,剛開始的時候常常會用力不夠或者是被突然彈開的門嚇一跳。

飯店旁邊的地鐵站Bercy位於地鐵十四號線上,是巴黎最新的一條地鐵,1998年10月通車,採用無人駕駛系統,又稱作「東西快速地鐵」(MÉTro Est-Ouest Rapide)。據資料顯示,該線路由於站距和RER接近,列車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主要為了疏通巴黎市中心區的運量需求,也就是最大運量的地鐵一號線以及RER A線。話說在還沒看到這些資料之前,我先是被十四號線的方便性和速度嚇了一跳,因為它的站距比較大,不像一般巴黎地鐵可能不到一分鐘就停靠一站,所以速度相對快很多。另外是它的無人駕駛系統。記得有一天晚上回家我們正巧搭上第一節車廂,很自然地倚靠著車廂前緣,起先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後來才驚訝地發現,「咦?駕駛呢?怎麼沒有人駕駛?!」沒錯!從第一節車廂看出去,正是黑漆漆的捷運軌道!整輛列車就在漆黑中快速前進!還幽幽地發出聲響。當下還沒有意識到整輛列車是無人駕駛狀態,還在猜會不會駕駛是坐在最後一節車廂?想了半天才確定這真的是一輛無人駕駛的列車呀!很有趣的經驗。在台北,儘管文湖線本身就是設計採用無人駕駛系統,卻仍遲遲無法將捷運推向自動化。在巴黎,十幾年前就做到了。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Paris] 啟程 2010/10/03


2010/10/03 BR87 TPE -> CDG 2355 - 0735


Taipei

該怎麼說呢?很喜歡搭飛機。期待每一次的起飛和降落,期待每一頓的飛機餐。儘管每次飛機起飛前,我總要在心裡默默祈禱個幾遍,祈求航程順利,旅途平安,並且在心裡對所有我愛的人說一聲「我愛你」,彷彿這一遠行就是有那麼一點點可能,當然最好不要,回不來了。

或許說,我愛的是那份旅行的感覺。這是一種跳脫,一種遠離,一種對未知展開的探索,一種完全屬於個人的時間與空間感。看著座位前觸控式的地圖導航,我看見飛機飛過西伯利亞,飛過歐洲上空,飛往距離台灣七千多英哩之外的陌生國度。也許是因為興奮,十三個小時四十分鐘的航程幾乎無法闔眼,儘管我內心是渴望得到充分休息的,但腦子似乎就是無法停止運轉,加上機艙乾燥引起的鼻子過敏以及久坐之後的膝蓋痠痛,飛往巴黎的路上其實不怎麼舒服。

我愛靠窗的位置。起飛前,看飛機在跑道上奔跑;起飛後,在飛機拉升的過程,看著陸地漸漸遠離;然後在降落前,成為第一個窺見目的地的人。當然,在行程中,如果天候狀況許可,美麗的雲海,變化萬千的彩霞,更是一次又一次的驚喜,這是窗邊人的特權------坐擁整座天空。比較麻煩的是,「坐息」往往要看走道旁那位朋友的臉色。此人若在休息,真的不好意思打擾,此人若正好清醒或離開,那就趕快趁機離坐。這是唯一最不方便的事,儘管如此,我還是會選擇窗邊的位置,為了那片天空。



期待很久的飛機餐,免不了招牌的一盒水果加上一粒飛機餐包,還有我的蘋果汁。不知怎麼,在飛機上就是覺得這些食物美味,平日毫不起眼的餐包,和著奶油就是這麼好吃!這些平凡的吃食,因著旅行,也變得不同。在飛機上閉目之際,我祈禱著這次的遠行身體健康、平安,這是唯一的所求了。

Paris

巴黎時間2010年10月4日早晨七點半左右,飛機抵達了巴黎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 Gaulle Airport)。這是一個多雲,有點下雨的天氣。第一眼看到巴黎的天空,覺得很高。雖然盼了好久還是盼到了一個陰雨天,不免有些失望,但失望只持續了一下下就被其他更有趣的事物所分散了,而且在旅程結束後我才發現,並且感恩,這幾個短暫的陰雨天是老天爺的禮物,讓我有機會看見巴黎不同的面貌。



入境的時候在immigration frontière排隊排了好一陣子,原本擔心是不是因為法國紅色警示*的關係所以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作入境檢查,後來知道這只是一時之間人潮眾多難以紓解罷了,放心不少。(*據新聞說,由於恐怖攻擊可能出現在法國,因此法國政府在我們出發的前兩天啟動了紅色警示,呼籲旅居法國的人或近期擬赴法國旅遊或洽公的人提高警戒。)

接下來拿了行李,到Visitor Information Center購買了Paris Visite (5 jours pass pour zones 1-3),Paris Museum Pass (6 jours),以及前往市區的客運車票 (Air France Bus, CDG -> Centre de Paris, Gare de Lyon)。花了不少時間等車,等車子繞機場一周載客,和塞車。這是對巴黎的第一印象,車好多!當然,耳邊繚繞著的法文也讓初到巴黎的我有種不真實感。法文耶!真的是法文耶!巴黎,我來了!


帶著長程飛行又沒有好好休息的疲憊,在巴士上雖不忘欣賞窗外的景致,卻也小小闔眼了幾回。這麼說來還得感謝巴黎的車陣,讓我找機會休息了一下,不然這一整天的行程該怎麼走才好呢?也許該到飯店先睡上一會兒了。大約早上十一點二十分,我們抵達了前七晚的住宿飯店,All Seasons Paris Bercy,離地鐵Bercy 站只有短短五分鐘路程,很方便。而且幸運地在抵達之後可以直接Check-in,少了寄放行李的麻煩。

我很愛我的房間,No.646,雖然空間不大,但是卻小巧且具有設計感,風格很類似之前在香港住過的Méridien (Cyberport) 飯店。真棒!我向來很享受一個人在旅程中住飯店的感覺,儘管身處於一個陌生的城市,帶著滿身的疲憊,但只要回到飯店,就是一個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一個可以靜靜反芻每一天,計畫新行程,休息,然後重新出發的地方。若說我喜愛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漫步、移動,那我同樣也喜歡在不同城市的飯店流連、安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