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5, 2012

「艷陽下的陳澄波」畫展 -- 土地之愛,鄉土之美


前幾天才從網路上得知這則展覽訊息,於是趕在展期結束前來到位於故宮對面的至善藝文中心欣賞陳澄波的畫展。

台灣知名畫家陳澄波生於1895年的嘉義。早年留學日本,隨後旅居上海。1932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為顧及安危,陳澄波與家人先後返台。自此之後,台灣的風情即成為陳澄波畫布的主角,從淡水到屏東都有他寫生的足跡,尤其是他的故鄉嘉義。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陳澄波不幸成為受難者,享年五十二歲。

這次展覽主要展出陳澄波在台灣的畫作以及一些學生時期的習作。

在陳澄波的畫筆下,南臺灣炙熱的太陽毒辣辣的,空氣中瀰漫著濕熱的水氣,亦帶著點泥土的芬芳。這樣的燠熱讓我聯想到在八月盛夏暑氣逼人的中午時分,頂著艷陽在路上走個十來分鐘的感受。陽光刺眼,蟬聲唧唧,前方的馬路彷彿也冒著煙一般,連空氣都跟著蒸騰了起來。

左:嘉義街景 (1934 / 油彩)
右:溫陵媽祖廟 (1927 / 油彩)

就是這般溽暑的感受。在畫中陳澄波以土黃色調為主,透過土黃、橙紅、茶(咖啡)色、黑色的層次變化表達出艷陽下純樸熱情的鄉土之美。他對於景深有著巧妙的安排,常擅於在平面中創造偌大的空間感,圓弧的線條也為畫面增添許多活潑的律動。我很喜歡他筆下的風土民情,從他的畫作中,我感受到了他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人們的熱情快活,土地的富庶繁榮。他所描繪的嘉義市街和淡水景色拉著我回到當時的台灣,一同看見也一同參與這片土地上的人與事。

左:岡 (淡水中學) (1936 / 油彩)
右:淡水風景 (1935 / 油彩)

Info:

艷陽下的陳澄波
2012.03.28 - 2012.06.16
至善藝文中心

Wednesday, June 6, 2012

《鋼琴課》Grand Obsession - A Piano Odyssey


第一次在書店看到這本書《鋼琴課》(Grand Obsession - A Piano Odyssey, by Perri Knize),想說應該是一本關於成人學琴的故事吧?直到一年多之後,當我終於翻開書頁耐心細讀,才發現這本書所講的不僅是書中主人翁裴莉重拾幼年鋼琴夢想的記錄,更是她訪遍世界,尋覓心目中的理想鋼琴以及記憶中美好聲音的旅程。

《鋼琴課》,與其說是一本關於「彈琴」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鋼琴」這項樂器的書。書中對於鋼琴的製造工藝和調音技術有著鉅細靡遺的描寫,儘管許多專有名詞單純透過文字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了解,不過也因為那些文字,讓我得以想像在那簡潔的黑白琴鍵背後竟有著如此精密繁複的音響世界。

這本書最令我感動之處在於裴莉對於美好聲音的嚮往與追尋。「我比較喜歡哪一架鋼琴的聲音?」「這聲音是什麼?」「為什麼我對於這聲音有著如此深刻的共鳴?」「這共鳴是哪裡來的?」「這世界上可能同時存在兩架鋼琴都擁有這樣令我感動的聲音嗎?」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她訪遍了北美的鋼琴經銷商,彈了數百架的鋼琴,她跟隨著調音師工作,也拜訪了歐洲的鋼琴製造工廠。她讀科學,讀哲學,試圖了解琴聲如何對一個人產生影響。

音樂真的是一種很奇妙的構成。單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音樂不過就是不同頻率的聲波組成,但是透過人腦的理解,音樂卻可以撼動人心,甚至主宰一個人的情緒反應。而「音色」這個足以影響人們對於音樂好惡的元素又是從何而來?對鋼琴來說,從木材的挑選開始,經過精密的製作,到最後的整音和調音,都對鋼琴音色有很大的影響。但製作得再好的樂器若是沒有經過調音師的巧手也是發不出最和諧的共鳴和最美麗的聲音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鋼琴家在錄音或演出前都必須跟調音師密切合作,以確定鋼琴可以發出最理想的聲音。甚至也有鋼琴家為了確保在演奏中擁有自己想要的聲音,不惜帶著鋼琴旅行。

我想拉小提琴比彈鋼琴幸運的一點是,小提琴手可以跟自己的樂器朝夕相處,可以幫樂器調音,可以透過技巧讓樂器發出更好的音色和共鳴。小提琴手對於樂器的自主性和掌控性的確比鋼琴大得多,不過也因此對於音色有著更大的責任。

書中提到,調音對鋼琴音色之所以重要在於精準的音高可以讓音與音之間和諧共存,讓每一個音都擁有相當的厚度與色彩,也讓每一個和聲都寬廣圓潤。讀到這裡,我想我更可以理解為什麼音準對於小提琴演奏來說是如此重要,也是所有習琴者一輩子的功課。因為按弦差了一點點,或許聽起來還是準的,但是樂器就是無法發出完美的共鳴,這個音跟那條弦,這個音跟那個音就無法擁有好的共振與殘響。當然對小提琴手來說不只是音準,左手按弦的姿勢,右手的運弓,對於音色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我想我從書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就是,要永遠對聲音懷抱著高度的敏銳與好奇。在演奏的同時,多花一分心思去聆聽,去感受,並且多花一分心力去了解手中的樂器。絕對沒有兩台一模一樣的鋼琴,也絕對不可能有兩把一模一樣的小提琴。就算是同一把樂器,在不同的溫度與濕度下,用不同的弦,不同的琴弓演奏,也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唯有對自己的樂器了解愈多,對音色技巧的掌握程度愈高,並且對聲音有著更細緻的追求,才有可能演奏出豐富而多彩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