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9, 2012

[Violin Note] 關於進度的迷思

學琴到今天剛好滿一年半(又三天)了。雖然 [Violin Note] 系列文章停了好一陣子,不過一路走來許許多多點點滴滴的體會其實不曾少過。關於音樂的,關於技巧的,也關於心理上的成長。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個看似老生常談,對我來說卻又無比重要的體悟。 

那是關於進度的迷思。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落入一個圈套,也就是用名目上的「進度」來衡量自己的進步。所謂名目上的進度是指,花多少時間完成一首曲子,或者舊曲子是不是能通過,並開始學習新曲子等等。如果「進度」不夠快,好像自己就學得不夠好,如果一首曲子花了很多時間,便覺得自己是原地踏步因而灰心沮喪。

但真的是這樣嗎?

前陣子在練習韓德爾小提琴奏鳴曲D大調第二樂章。這首曲子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和心力卻還是一直做不好,有一部份的技巧樂段一直無法克服,音色上的處理也一直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兩個多月下來其實有點筋疲力竭,也開始有些不耐煩,有的時候甚至也會懷疑自己是否真有可能把這首曲子拉好。也許是因為太想做好,相對地得失心也大,面對著「停滯不前」的進度心情上自然是起起伏伏。

直到兩個禮拜前,我忽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彷彿從那一刻起,我終於能夠放下「進度」這兩個字所代表的虛幻假像,踏實面對每一天的功課而不急躁,不求快。我不是很確定這樣的豁然開朗究竟從何而來。不過原因之一也許是不久前的一堂芭蕾課。在課程中面對著自己的身體,我不禁感嘆,「妳看,這就是基本功練得不夠扎實的結果!」因為基本功不夠扎實,也許可以跳得比大部分人好,卻永遠也沒辦法成為頂尖。倒也不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終究是回不去了(或者說相當困難)。除非重頭來過一次,從基礎一步一步練起。但是要拋棄已經養成的技巧談何容易?要放棄已經練成的肌力重新來過談何容易?有的時候,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就好比如果我已經有能力拉奏孟德爾頌協奏曲或其他大曲子,我又哪裡會有耐性重新慢練克羅采,或者重新練習運弓,改姿勢,修音色呢?

於是從那一刻起,我對於自己能夠打從學琴之初就有機會花時間磨練基本功這件事感到相當珍惜,對於老師願意用嚴格的標準要求我更是滿懷感謝。我對自己說,我再也不要陷入「進度」的迷思裡。拉到哪一首曲子,花多少時間完成一首曲子,其實都是假象。快一點就一定比較優秀嗎?慢一點就真的沒有進步嗎?其實不然。

我換了一種態度,只專注在當下的功課。也因為這樣才讓我開始懂得什麼是慢練,也才開始能夠真正用這樣的方式去練習 (當然也同時體會了慢練的好處)。我開始不去想下次上課前我「練不練得完」,「這首曲子有沒有辦法通過」,或者「能不能練新曲子」,我只是盡力做好我能做的,每天每天去累積,讓自己更專注在過程上,而不是結果。

在學琴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戰。如果不花時間去磨練去解決,不夠的還是不夠,不好的還是不好,未來會碰到的還是會碰到,卡住的地方也還是會卡住。與其追求名目的進度,不如踏實練習比較重要。專注做好每一天的功課,時候到了自然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