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超級禮物 -- 十二個人生的重要課題

人生當中有許許多多的課題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面對、學習,然後成長。該怎麼樣才能讓自己過的快活?要如何才能讓身邊的人也幸福呢?

"超級禮物" 這本書道出了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些價值觀和面對問題的態度。原來,我們可能錯過了生命裡很多單純的美好,可能忘了品味生活中小小的樂趣,可能忽略了身邊最親密的家人、朋友,甚至是不相識的陌生人所給予的愛與關懷。學習珍惜,懂得感恩,能夠付出,並且開心的享受每一天,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不論旅途或長或短,它都從我們找到自己的地方開始啟程"

"找到自己" 其實並不那麼容易。希望自己怎麼認同自己?希望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我該在哪裡駐足,又該往哪裡前進?旅程,可以漫無目標的流浪,但我們所希望的應該是啟程之後能夠滿載而歸。就算是流浪,也希望能因此而經驗更多的風景吧?一直以來,我很熱切的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很積極地想為自己的存在找到一個定位,想在大多數人所認可的事業上有所成就,想當父母親的乖女兒,想當一個能夠帶給人歡笑的好朋友,想為自己的夢想付出,想充實開心的過每一天。然而很多時候,我卻迷失在太多的 "想要" 跟 "期待" 裡,反而忘記了真正的我在哪裡。

十二個禮物透過智者的口所傳達出來。讓我不自覺去檢視自己用什麼樣的態度在面對生活,還有這個世界。

工作 -- "熱愛工作的人永遠不知勞苦"
金錢 -- "金錢不過是個工具,你可以拿它來行善或做惡,或者把它當沒用的古董珍藏"
友誼 -- "真正富裕的人在乎的不是財富的多寡,而是擁有多少的友誼"
學習 -- "教育是一段終生的旅程
困境 -- "唯有藉著準確的判斷,我們才能避免困境;唯有經歷過生命的困境,我們才能獲得準確的判斷"
家庭 -- "生為家庭的一份子是一項無上的特權,對此要付出的唯一代價是愛"
開懷大笑 -- "開懷大笑是靈魂的良藥"
夢想 -- "夢想者只需要運用信心就可以看見未來"
付出 -- "讓生命更豐盛的唯一方法就是將自己一部份的生命分享出去"
感恩 -- "當我們渴望擁有更多東西時,我們應該多想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擁有一天 -- "好好地過一天才是生命的真諦"
-- "愛是我們永遠不能用錢買到的珍寶,我們保有愛的唯一方法就是將它給出去"
(以上摘自 "超級禮物" 一書,史都瓦 著)

享受工作,善用金錢,珍藏友誼,終身學習,面對困境,愛你的家庭,學會開懷大笑,懷抱夢想,懂得付出,學會感恩,活在當下,以及,將愛給出去。

看似再明白不過的道理了,但是從書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簡單卻深刻的價值觀竟可帶給一個人如此大的轉變!捫心自問,我,實在還做得不夠好。或許應該說,我才正要開始學習這些人生的課題呢!有時候平心靜氣的想,身邊很多事情,其實沒有這麼複雜,很多的挫折,也是考驗著自己如何處理問題,如何變得更成熟。

該學著把握每一天的生命,開心的活著,也希望能帶給別人更多的愛與關懷。還有,別忘了追尋夢想的勇氣。

Saturday, May 3, 2008

Rendezvous - 交遇

古名伸舞團
2008/05/02 台北新舞臺

古舞團在台灣舞蹈界算是很獨特的一個舞團,以即興創作為發想,而後致力於接觸即興的推廣。這是我第一次在劇場看古舞團的演出,很好奇他們要如何把即興創作的特質帶進劇場,以及這個鏡框式舞台。

deja vu 2

很喜歡這支舞的影像設計,雖然人與影共舞的手法已多次被使用於劇場創作,但整體影像、色彩、舞台空間的配置與舞者之間的互動仍頗具清新之感。舞者王珮君的身體質感是輕柔而舒服的,動作本身並不特別著重線條的"長度",然而卻製造出更多的"深度"。這讓我回想起曾經跟星朗工作過的那短短的時間。在某一個舞段裡,星朗要我丟掉芭蕾裡面所講究的延伸,以及那種很長的線條,專注在一種毫無控制的鬆、發狂似的鬆。一開始我很難放掉自己熟悉的那些"很控制"的力量,還有自己所以為的美感,這是一種安全感,而脫離安全感往往令人不自在......。已經忘記最後上台的時候我是否有"比較能"掌握到那樣的"鬆",事隔多年,卻在今晚的演出裡重新體會當初星朗告訴我的東西。

最近對身體質感很有興趣,那諸如精力的流轉、空間的掌握、情緒的傳達、呼吸、速度等等。常常看許多年輕舞者跳舞,技巧很棒,身體條件很好,但舞蹈本身卻似乎少了些什麼,原來就是這樣的質感以及更深層的情緒。舞蹈如果沒有靈魂就很容易流於動作的堆砌,使觀眾與舞台之間少了連結,在大舞台(而非實驗劇場)的演出更容易有這樣的問題。

Letter from Attica

這個作品使用了詩歌般的獨白,整體舞台的氛圍有點像之前 Bill T. Jones 的 <盲目約會>。在演出的當下(尚未翻閱節目單之前),我耳中所聞彷彿一個退休的老兵宣告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I think the combination fo age and a greater coming togeth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peed of passing time...),應該說,光榮退役之後,每每提起過往總是不免流露出一股傲視群雄的神氣,但年輕不再也令人悵然。安莉老師的舞呼應了這股氣氛,在舞台上,我看見一個年華老去的女人為了抓住歲月的尾巴而不斷追尋,她惱怒青春的逝去,卻又為自己所擁有的這身成熟而自喜。書寫,彷彿書寫著過往的歲月,也彷彿寫下人生中最後的輓歌。

Rendezvous

很可愛的作品。蘇威嘉的舞真得很有喜感,有意無意之間就將觀眾聚焦到舞台上,參與這場"交遇"。在上半段的作品裡,四位舞者之 間彷彿沒有實質的交集,各走各的路,只有偶爾的巧遇,卻又匆匆離開。舞蹈慢慢發展,舞者之間也有了連結,在這個作品裡我看到了許多屬於"即興"的元素。人跟人的身體可以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動力的使用、托舉、拋接......,這除了技巧本身,更需要彼此間的信任。下半段的演出裡,舞者的停格製造了很有趣的效果,人來人往,有些東西終究是被保留下來了,儘管燈暗幕落,舞會繼續跳下去,戲也會一直演下去......。

Friday, March 28, 2008

春鬥2008 -- 鳥之歌

雲門舞集 二團
2008/3/28 19:30 新舞台

今晚的作品都相當「特別」,無論是編舞手法、音樂選曲、服裝道具等等,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在觀舞的同時,也讓我再次思索舞蹈表演的本質,舞蹈創作的可能性,以及舞蹈藝術的美學觀。從二十世紀開始,藝術家們試圖尋找一些不同於「古典」的表現方式,而有所謂「現代/後現代」的說法,一直到近代,音樂可以沒有旋律,舞蹈可以沒有動作,作品開始跳脫一般人習以為常的審美觀,素材的選擇也更加多樣性。然而,這一切的進程,卻也讓人開始思索,藝術之美,該有一個客觀的美學標準嗎?什麼樣的創意是流於俗套?而什麼樣的創新卻是開創新局?

曼菲老師的作品<羽化>,感受得到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古典的美國現代舞作品(編創於八O年代中後期)。深色的巨大影子是用彈性的布料所圍成,「影子」的變形加上昏黃的光影,塑造了一種混沌不明的氛圍,披散著頭髮身著膚色舞衣的舞者讓我聯想起人最原始的那一面,從初生為人來到這個世界,歷經生老病死,然後又回歸於天地。<羽化>,從混沌到清明,也從無知而世故。

鄭宗隆的<變>,採用了非常特別的配樂,Terry Riley的,這是一種沒有旋律的音樂,這樣說很奇怪,其實它是有旋律的,但是太多、太密、太複雜的旋律線交織在一起之後,就再也分辨不出所謂的音樂,而剩下時而規律,時而不安的節奏。舞作一開始,可以感覺到編舞家想透過「極簡」的手法去應對音樂的複雜度,舞者的動作可以極其微小到幾乎難以察覺,在整個大舞台上,眾多的舞者間,安靜的身體對應喧嚷的背景音樂,別出心裁。隨著作品推展,音樂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改變,依然吵雜,然編舞家試圖用比較工整的方式去加以抗衡,諸如光影對空間的切割,乾淨的白色地板,黑衣而俐落的舞者身體等等。於我,背景音樂(或稱之為節奏?)的渲染性似乎過於強烈,到後來令人有些迷失,也有些疲勞。

黃翊的<身.音>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作品。一般來說,舞蹈配上音樂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後來也有人用人聲配上舞蹈,然而在這個作品裡,編舞家卻嘗試用舞蹈「創造」音樂。於是,透過許許多多的創意組合,舞者身著奇奇怪怪會發出聲響的道具跳舞,背景音樂彷彿是來自外太空的聲音,整個作品給我的感覺,如果不是太空,大概就是深海吧?舞劍的女子身著板狀像是金屬材質的裙子,隨著她的舞動,發出了壯觀的沙沙聲,令人為之一振!真的有揮舞沙場般的氣勢。最後兩個男舞者跟手風琴的遊戲也相當有趣。樂器本是用來譜寫音樂,不過,當樂器變成了舞蹈的道具,卻不是被拿來演奏(或者說被拿來用不同的方式演奏),那就很特別了。整個作品的結構很簡單,想法卻很別出心裁。燈光、舞台、道具、視覺效果,以及這個作品的中心思想「身音」,都很別緻。

<鳥之歌>,林懷民老師的作品。也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創作。如同節目單裡下的註解:「跳跳跳!」從幕起到幕落,所有的舞者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跳跳跳!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體力和耐力,要能夠這樣子「跳」整個作品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很喜歡舞作的音樂Pablo Casals所演奏的。淡淡的惆悵,彷彿在訴說著某著遙遠的故事。舞者的「跳」,到後來竟讓人感受到一種壓迫感,我不停的問,「為什麼不停?」,也不停的問,「為什麼不能停?」又或者,「為什麼停不下來?」還好在現實世界裡,我們總是可以停下來喘口氣。但反問自己,是不是也有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這樣不停的跳,直到幕落?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其實今晚的舞作除了曼菲老師的<羽化>之外,都不算是很「傳統」的作品,無論是沒有旋律的音樂、特殊的衣服道具,還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跳跳舞」。不過創作本身不也就是在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玩音樂、玩身體、玩舞台?

Friday, January 18, 2008

37 Arts -- 拉芳LAFA創團首作

2008年拉芳‧LAFA創團首作
2008/01/18 7:30PM 台北新舞臺

「它是我們的樂園,也是我們的刑場」

已經不記得第一次「認識」芳宜老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不過2002年在誠品幫布拉芳宜舞團「單人房」這個作品當義工大概是第一次近距離欣賞芳宜老師的舞吧?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聚光燈下那神經質的身體,兩人間的微妙的互動與纏綿,大紅舞衣,還有終場令人莞爾的咖啡座。

這次<37 Arts>有演出<單人房>的片段,不過可能是因為從誠品的小舞台變成新舞台的大舞台,在燈光的設計上似乎也做了改變,整體舞作的氛圍跟我印象中的<單人房>似乎有些不太一樣。在空蕩的舞台上,舞者與長桌共舞,燈光的設計發揮了巧妙的聚焦效果,強烈的黑白對比將舞者的身影形塑得更佳突出。很澄澈透明的質感,很乾淨的線條,在簡單的空間裡做到極大的張力。芳宜老師的舞緊緊地抓著我,舞蹈與音樂的契合度以及精力的巧妙流轉,都另人神迷。這讓我聯想到體操選手與平衡木,也讓我想到黑貓的身影,有人說她們是天生的舞者。

<37 Arts>,一個帶著黑色幽默的作品,用一種戲謔的手法去呈現人性中最難解也最真實的慾。打從嬰兒時期,人們就會懂得用哭來滿足自己的各項需求,肚子餓了要吃,累了要睡;當了小小孩會想要糖吃,想要買玩具;長大了,會有夢想,會有情人,想要築夢,也想要擁有更多這世界上的美好。人很貪心的不是嗎?你爭我奪的戲碼時時上演,你要我要只好大家來搶,不惜踩著別人頭上只為爭得些什麼,一切似乎理所當然,然而在放大鏡與慢動作的檢視下,卻又如此的滑稽可笑。編舞者巧妙運用了倒帶、停格、慢動作的舞蹈效果,製造出一種詼諧逗趣,彷彿遊戲般的爭奪戰。遊戲之後是一種落寞,人如丑角般,無論世界如何運轉都要繼續演下去。

出走,需要勇氣。然而慾望的本身是一把雙面刃,無論是情慾、物慾、佔有慾,還是逐夢的慾望,種種力量不停拉扯,考驗著人心。舞作中的甩、落、摔、倒,令人心驚,卻也隱隱道出慾望的本質以及出走的掙扎。人生中很多事,或許真要走一遭才會知道。拖著疲累殘破的身軀,她在微笑嗎?漫漫長夜之後總是黎明。人生就像一場Party不是?總要開開心心。

無論從事表演或創作,在某種層面來講就如同嗎啡,使人上癮,也讓人神迷。究竟是愛多於恨,我們才會不停的往前跑,儘管有阻礙,會痛,還是不停的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