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1, 2012

《傅雷家書》書摘

“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 傅雷

“是的,我承認我老朽了,不能再幫助你了。可是我還有幾分自大的毛病,自以為看事情還能比你們青年看得遠一些,清楚一些。同時我還有過分強的責任感,這個責任感使我忘記了自己的老朽,忘記了自己幫不了你忙而硬要幫你忙。

所以倘使下面的話使你聽了不愉快,使你覺得我不瞭解你,不瞭解你學習的需要,那麼請你想到上面兩個理由而原諒我,請你原諒我是人,原諒我拋不開天下父母對子女的心。”

《傅雷家書》是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集。當初會找這本書來看原是因為好奇傅雷這位具有豐富藝術涵養的父親究竟與他的鋼琴家兒子傅聰談了些什麼,從書中或許可以帶給自己一些音樂藝術上的啟發。不過在細細翻閱之後,我發現這百餘封的信件除了闡述傅雷對於音樂和藝術上的見解,字裡行間更是充滿著父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而這份關愛之情更是令人動容。此外,從信件中也可窺見在中國五O和六O年代政治動盪的環境之下,當代知識份子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堅持,對於西方文化的好奇,以及對於新世界新世代的期許。

以下整理節錄一些傅雷對於音樂和藝術的想法與大家分享。
文字來源:《傅雷家書》,傅敏編,三聯書店(香港)出版 (2006)

關於藝術

  • 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勢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鑿的痕跡,就變為庸俗的工藝品而不是出於肺腑,發自內心的藝術了。
  • 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
  • 注意局部而忽視整體,雕琢細節而動搖大的輪廓固談不上藝術;即使不妨礙完整,雕琢也要無斧鑿痕,明明是人工,聽來卻宛如天成,才算得藝術之上乘。
  • 藝術品是用無數有生命力的部分,構成一個一個有生命的總體。倘若拿描頭畫角的匠人功夫而欲求全體有生命,豈非南轅北轍?
  • 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 任何藝術最難的是”完整”!其實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於哲學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即。

真誠和赤子之心

  • 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
  • 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換言之,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光有理性而沒有感情,固然不能表達音樂;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種火熱的同時又是高尚、精練的感情,還是要流於庸俗;所謂sentimental,我覺得就是指的這種庸俗的情感。
  • 一切偉大的藝術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只要能發覺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樑。
  •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瞭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瞭解自己瞭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做後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忍。

面對批評

  • 人家對你的好評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見才能使你進步,擴大視野:希望用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加以思考。不管哪個批評家都代表一部份群眾,考慮批評家的話也就是考慮群眾的意見。
  • 藝術家胸中的境界沒有完美表現出來時,批評家可能完全捉摸不到,而只感到與習慣的世界抵觸;便是藝術家的理想真正完美的表現出來了,批評家囿於成見,也未必能馬上發生共鳴。(……)但即使批評家說得不完全對頭或竟完全不對頭,也會有一言半語引起我們的反省,給我們一種inspiration,使我們發現真正的缺點,或者另外一個新的角落讓我們去追求,再不然是使我們聯想到一些小枝節可以補充、修正或改善----這便是批評家之言不可盡信,亦不可忽視的辯證關係。
  • 是否我們常常在應該堅持的時候輕易讓步而在應當信從批評家的時候又偏偏剛愎自用、頑固不化呢?

關於學習

  • 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
  • 對於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他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
  • 悟是一回事,養成新習慣來體現你的悟是另一回事。
  • 彈琴不能徒恃sensation,sensibility。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從這兩方面得來的,必要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靈,成為你個性的一部份,人格的一部分。
  • 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時時刻刻要承認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夫,那就不會期待太切,稍不進步就慌亂了。
  • “慢就是快”。根基不打好,一切都築在沙上,永久爬不上去。
    老藝人的自我批評絕不放在嘴邊,而是在業務中不斷實踐。
  • 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
  • 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
  • 一派(的演員)似乎有雙重人格,既是演員,同時又是觀眾。演員使他與劇中人物合一,觀眾使他一切演技不會過火。即是能入能出。
  • 人究竟是社會的動物,不能完全與世隔絕;與世隔絕的任何一種藝術家都不會有生命,不能引起群眾的共鳴。
  • 一個藝術家只有永遠保持心胸的開朗和感覺的新鮮,才永遠有新鮮的內容表白,才永遠不會對自己的藝術厭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